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推广 » 会展活动

好消息!区块链中国大会(全国行) 城市申办公告

2020-05-11 17571
分享

区块链中国大会(全国行) 城市申办公告

 

点击  区块链中国大会第一站西安 活动介绍   点击  预告:区块链中国大会召开

点击  会展在线报名申办和备案

本文后图片汇集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倡导1024区块链中国日

区块链中国大会

(全国行)

城市申办公告

2020年1.0版征求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下午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2019年10月24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区块链行业研究链政经济落地链改工程,赋能实体,应用民生,走向未来的新起点新征程,他为我们吹响了奋进的号角。跟党一起创业“理论先导为技术发声应用落地为产业服务”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振奋人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CCIAPCB)作为区块链行业引领者,第一时间立即响应,第一个发文倡导号召区块链各相关机构立即学习践行。行业响应积极,掀起学习高潮和大研讨。

   10月26日,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收悉央链实验室、国经安实验室、物链芯工程技术研究院三家联合提交的《关于将每年10月24日作为“区块链中国日”的建议》,来文认为区块链专委会(CCIAPCB)是中央和国家机构工委领导,工信部业务的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所属机构,在行业地位重大,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区块链协会,发起的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链改行动”具有引领作用,具有很强号召力,建议倡导每年10月24日为“区块链中国日”。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CCIAPCB)多方沟通交流形成共识,决定联合发起单位和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低功耗无线通信委员会、北京市海淀信用产业联合会物链芯技术委员会等向各界发出倡议,将每年10月24日作为“区块链中国日”。各界响应积极,并共同推动了央视全程《焦点访谈》区块链主题,策划举办“区块链中国大会暨链改及分布式存储峰会”西安活动,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发布“1024区块链中国日”标识和“区块链中国大会”会旗,产生实际效应,为提高行业内外对区块链的理解和认知,推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引领中国区块链技术有序、合理、规范地应用及发展,为数字化中国作出巨大努力。

   为更好把“区块链中国大会”办出品牌,办出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实体产业发展,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决定在“区块链中国大会”全国行第一站西安的基础上招募节点伙伴在全国各个城市共同举办100场:

一、名称策划:

区块链中国大会(全国行+第XX站+城市名)暨XXX活动

二、申办主体:

各城市人民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各城市行业社团、会展传媒机构、各城市有经济实力的实体企业和区块链机构;各方可联合申办;

三、申办要求:

  1. 所在城市党政领导重视区块链发展,认同“1024区块链中国日”,愿意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
  2. 申办主体愿意投入资金承办;
  3. 当地政府或职能部门出具同意或支持的申办函;

四、申办条件:

1、区块链产业在城市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极客人群;

2、实体产业体量适合区块链技术融合链改发展;

3、容纳千人以上的会议场所和规格酒店;

五、申办效应:

1、城市政府及职能部门联合办会可以收益社会区块链影响力及展示城市风采,促进城市新科技发展目标实现;
    2、城市行业社团和会展机构申办大会可提升自我品牌及区块链行业影响力,揽扩资源借势获利;

3、实体企业和区块链机构可利用大会助推自我发展,融合技术革新,结合链改强大自我,实现营销及市场和品牌影响力;

六、产业参与:
1、开幕仪式:与党政官员同台致辞宣导城市和企业

2、行业报告:最新权威区块链发展研究与理论成果

3、技术发布:最新或趋势技术演示或发布

4、主旨演讲:城市及企业可推荐大咖或大专家作主旨报告,演讲过程中可将城市或企业或区块链项目作为案例剖析讲解;

5、主题报告:城市或企业可结合自我围绕大会主题阐述观点和思想,传播个人及本单位品牌形象和区块链价值;

6、专题互动:可将本单位当前区块链重大事件作为专题讨论或者针对特定区块链细分专题沟通互动,通过剖析深挖,起到事件营销效果;

7、名家对话:可提升自我品牌,与名家就区块链和链改热点话题交流,借机阐明自我单位状况寻求名家指点迷津和未来合作发展;

8、项目路演:可对企业最新项目进行详细讲解;

9、平行专业论坛:单位可冠名,可针对某个行业召开某项高端会议,确定行业定位或地位;

10、品牌推介宣讲:城市或企业均可播放VCR塑造品牌,也可现场讲解品牌内涵外延,发布招商政策或各类信息;

11、项目对接签约:合作双方可借机项目签约,节约推宣成本,引起媒介关注;

12、媒介宣传报道:可会场现场宣传,可媒体报道或广告宣传,可会刊会网宣传,可冠名各类大小活动;
13、个性展位峰会:可预定展位,个性设计展览展示,充分体现视觉效果,起到良好品牌塑造与产品展示;城市可举办招商引资会,企业可搞代理商大会或年会等;

14、其他如吉祥物、礼品、酒水、服饰、电脑等均可赞助,奖项、课题、出版、演出和实地参观等均可合作。

15、综合打包合作:可选择各类级别打包综合赞助,降低整体合作成本。

16、能推动区块链产业和产业区块链化的各项合作;

七、申办程序:

1、对洽沟通,报名申请;

2、互相了解,初步考察;

3、方案策划,正式申办;

4、综合评估,申办公布;

5、举办仪式,传递旗帜;

八、申办价值:

    凡是申办获得成功的举办城市及第一承办单位均可成为“区块链中国大会”节点,按区块链分布式方式运作本大会,后续将获得无限价值,具体另行制定规则。

九、申办方式

1、进入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www.cciapcb.com.cn/)全面了解大会及协会;

2、微信联络13366570151、18612623466对接沟通;

3、协会官网在线填报会展活动申报表。

点击  区块链中国大会第一站西安 活动介绍

点击  会展在线报名申办和备案

点击 预告:区块链中国大会召开

        

 

好消息!国务院发布:可举办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社会组织动起来啦!

中国社会组织登记服务 今天

 

9.重点场所防控。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

 

今年年初以来,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国各地社会组织计划开展的会议活动都受到了巨大制约,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避免聚集,我们始终坚持着“不是必须开的会,不开;必须开的会,线上开”。

 

好消息来啦!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指导意见,要求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

 

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广大社会组织因疫情延期已久的会议活动,终于可以解封陆续开展,快快行动起来吧!

 

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1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发明电〔2020〕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按照党中央关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为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经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持预防为主

1.科学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密闭公共场所工作的营业员、保安员、保洁员、司乘人员、客运场站服务人员、警察等人员以及就医人员等要佩戴口罩。

 

2.减少人员聚集。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

 

3.加强通风消毒。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公共场所、场站码头、公共交通工具要落实日常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

 

4.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

 

二、落实“四早”措施

5.及时发现。落实公共场所体温检测措施,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排查,做到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早发现”,并按要求“早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6.快速处置。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充分发挥大数据等优势,尽快彻底查明可能的感染源,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追踪管理。落实“早隔离”措施,及时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可能的污染场所全面终末消毒。

 

7.精准管控。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果断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锁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及时公布防控区域相关信息。

 

8.有效救治。指定定点收治医院,落实“早治疗”措施,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时有效全面收治轻症患者,减少向重症转化。坚持“四集中”,对重症患者实施多学科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患者治愈出院后,继续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

 

三、突出重点环节

9.重点场所防控。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

 

10.重点机构防控。做好养老机构、福利院、监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风险防范,落实人员进出管理、人员防护、健康监测、消毒等防控措施。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服务机构的,不得超出医疗许可服务范围对外服务。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或与养老机构毗邻的,应按照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开展交叉感染评估,评估有风险的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11.重点人群防控。指导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严重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做好个人防护,并开展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等工作。

 

12.医疗机构防控。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处置措施,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监测。

 

13.校园防控。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好健康提示、健康管理和教室通风、消毒等工作,落实入学入托晨(午)检、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和登记等防控措施。

 

14.社区防控。加强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做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治理、出租房屋和集体宿舍管理、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出现疫情的社区要加强密切接触者排查和隔离管理、终末消毒等工作,必要时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闭式管理等措施。

 

四、强化支撑保障

15.扩大检测范围。各地可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检测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对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实施“愿检尽检”。人群相对密集、流动性较大地区和边境口岸等重点地区县区级及以上疾控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要着力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扩大商业化应用。“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检测标准由各地物价部门确定并公示。各地要及时公布检测机构名单。

 

16.发挥大数据作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动各地落实“健康码”互通互认“一码通行”,及时将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重点人员等信息共享到“健康码”数据库,推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做好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入境人员版的推广应用,加强入境人员闭环管理。

 

17.强化科研与国际合作。推进疫苗、药物科技攻关和病毒变异、免疫策略等研究。加快检测试剂和设备研发,提高灵敏度、特异性、简便性,进一步提升检测能力、缩短检测时间。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有关国家的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防控合作。

 

五、加强组织领导

18.落实党委和政府责任。各地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医疗物资动态储备,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继续加强联防联控、统筹调度,强化对各地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19.落实企事业单位责任。各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20.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各地要按照分区分级标准,依据本地疫情形势,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精准防控。

 

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在落实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按照中央关于做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2020年5月7日

 

3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收藏
分享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