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互动 » 产业应用

数字经济立法进程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日益完善

2022-06-06 3901
分享

本周数字经济领域相关动态如下:

【中央】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商务部等八部门发表关于《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

【地方】河北印发《河北雄安新区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意见》,通过《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行业动态】中国开发区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发布;1-4月份,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速下滑,企业经营效益承压,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4月份,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小幅回升。营业成本投入加大,利润增长承压明显。研发经费加快增长。

【政策解读】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加快数字经济领域立法列为2022年度立法工作要位,地方数字经济立法动作频频,近日,河北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前,浙江、广东、河南等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出台实施。各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看,一是鲜明的区域特点体现了各地不同的侧重点;二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为两大主线;三是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数字化治理是普遍关注领域

中央政策


【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5月31日消息,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六个方面33项措施。通知提出,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领域技术研发突破

【商务部】等八部门发表关于《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

6月1日,商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目标要升级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县域快递物流资源整合,建设一批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提升公共寄递物流服务能力,争取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心、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配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更加健全

地方政策


河北】印发《河北雄安新区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意见》

近日,河北印发《河北雄安新区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意见》。《意见》强调加速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2022年,在安新县安新镇东杨庄村建设数字农业试点基地;在容城县南张镇建设1000亩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发展数字乡村,推进容城县数字乡村试点项目建设,实现100%光纤网络到户,5G网络全域基本覆盖。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

【河北】通过《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5月27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该条例将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强调支持培育区块链、量子信息、虚拟现实等产业;推动智慧销售、无人配送以及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开展数字田园、数字植物工厂、数字种业等高端农业;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发展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线上便民服务等“互联网+”健康医疗新模式

行业动态


【行业新闻】中国开发区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5月27日,以“强化数字赋能优势 营造数字创新生态”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开发区数字经济国际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开发区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线上成功举办。2022年,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将诚邀社会各界的加入,聚焦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丝路等,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建设工程,一同成为开发区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共同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共赢数字经济发展新未来。

【行业报告】《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发布

5月30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新闻发布会。《报告》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全方位回顾展示了2021年浙江在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社会应用、数字法治建设、网信技术突破、数字基础设施、网络生态建设、网络安全防护、互联网区域交流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同时,突出展现数字化改革引领体制机制重塑、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数字化赋能省域治理现代化、纵深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等一批让人民群众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的实践案例。

行业数据】1-4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数据

1-4月份,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速下滑,企业经营效益承压,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一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9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增速低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44815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比一季度低2.5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营业收入增速低2.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9.4个百分点。

【行业数据】1-4月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

1-4月份,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小幅回升。营业成本投入加大,利润增长承压明显。研发经费加快增长。1-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4437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7.0%,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21.4亿元,同比下降25.4%,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5.1个百分点。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250.9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

政策解读


数字经济立法进程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日益完善

近年来,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大量涌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也衍生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鸿沟、平台垄断、能耗排放等负外部性问题。当前的法律规制已无法满足数字经济监管和社会治理的需求,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出现不相匹配的现象,对数字经济立法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一)政策亮点

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加快数字经济领域立法列为2022年度立法工作要位,地方数字经济立法动作频频,《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3月1日起正式施行、《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将于6月1日实施。5月27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外,5月7日,北京发布《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江苏等地也将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列入今年立法日程,并在紧锣密鼓推进中。立法保障有利于数字经济更好实现规范健康发展,当前,推进数字经济立法成为地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

图表1:主要省区市数字经济相关条例情况

13.jpg

(二)政策分析

1、鲜明的区域特点体现了各地不同的侧重点。当前,我国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差距相对较大,各地数字经济产业情况和发展瓶颈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在推定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立法时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如《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充分体现了河北特色,首次在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中专设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一章,立足河北“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发展机遇、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同时,针对河北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缓慢问题,提出要推动智慧销售、无人配送以及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江苏等地制造业重地在推进数字经济立法过程中,针对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拟将突出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的内容。

2、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为两大主线。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持续深度融合,壮大数字产业的同时,也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实现经济产业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从各地方数字经济条例内容看,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为各地发力的两大主线,如《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就明确规定了推动浙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措施;《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更是突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位置,并将产业数字化各领域单独成篇,明确列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要求和措施。

3、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数字化治理是普遍关注领域。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了数据作为基本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至此以来,数据要素价值不断释放、数字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各地数字经济条例看,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均被单独列为重点事项,《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中就提出,要加强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数据要素质量,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到,探索数据交易模式,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规范数据交易行为,促进数据高效流通。在数据治理方面,《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出加强“城市大脑”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并要求加强综治工作平台等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运营,下沉市场的数字化治理得到更多关注。

22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收藏
分享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