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元宇宙产业委联席主任委员乔卫兵:从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脉络

2024-12-10 2433
分享

乔卫兵,中信出版集团首席专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联席主任委员,曾任中国经济出版社副总编、中信出版集团总编辑、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本文刊登在《中国编辑》2024年第12期

[摘要]自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踏上了新一轮艰辛探索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征程。本文强调图书出版是时代发展的引领者,深入剖析了改革开放初期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状况,探讨了新时代经济管理类图书出版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文章认为,图书出版,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历经了一系列的变化发展。从最初引进经济管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启蒙阶段,逐步发展到引进关于企业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社会不平等、环境生态危机、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新观点新理论的阶段。这一演进历程见证和映射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经济社会思想的变迁以及社会发展的脉络,充分体现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始终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不断汲取人类先进文明的历程。这一过程不只是图书引进输出的发展史,也是改革开放、思想演进、社会变迁和文明交流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奋斗史。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图书 经济社会发展 脉络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启了新一轮的艰难探索国家现代化的转型征程。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征途中,图书出版,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经历了从引进出版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启蒙阶段,到引进出版关于企业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社会不平等、环境生态危机、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新观点新理论,并逐步过渡到出版关于本土化、企业化、理论化、科技化、绿色生态化以及数智化等方面新理论的新阶段。出版的演进历史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折射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思想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反映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学习、探索、创新、发展和形成的渐进过程。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探寻脉络,尊重规律,以学术、文化与思想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国。

一、

图书出版是时代发展的思想引领者

图书出版作为思想的载体,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责任,还肩负着启蒙心智、塑造社会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的使命,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创新变革与社会进步,无一不是承蒙思想的启迪,无一不是承蒙先进图书刊物的熏陶引领。

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思想启蒙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历史重任,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士大夫阶层中的少数人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就对西方民主制度进行介绍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五四运动以来,一些思想家一直在推进着思想启蒙。这都是强调思想启蒙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打造坚船利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在其译介的百卷本《海国图志》中,除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9世纪70年代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严复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如郑观应《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严复自1898年开始,陆续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今译为《国富论》)等著作。他在《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民族意识的觉醒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他还提出以“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思想,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1900年以后,随着民主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以及孙中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同努力,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除了严复翻译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原富》等书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的《民约论》(今译为《社会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的《哲学要领》等书。这些译著的出版发行和广为流传,极大地冲击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传统思想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五四运动掀起了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翻译作品有《共产党宣言》(陈望道翻译)、《阶级争斗》(恽代英翻译)、《社会主义史》(李季翻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外出版主要采取非贸易方式,这一阶段的文化交流以对外宣传为主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以制度为保障,以平台为支撑,经历了初创期(1978—1991)、成长期(1992—2001)、稳定期(2002—2010)到持续发展期(2011至今)等几个主要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为我国版权贸易融入国际化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二、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

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经济发展的热潮,几套包含大量经济管理类图书的丛书应运而生。这几套丛书的出版史充分记录、反映了中国40年改革的出发点、演进历程和重大历史变化,还深度阐释了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逻辑与经济社会发展脉络,体现了经济管理类图书启蒙者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一)“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与经济学通识性图书

这套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从第一本出版的1981年开始,历时四十多年,到目前为止共出版1000种,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版最早、规模最为宏大、连续性最久、品格高蹈卓拔的一套汉译思想译丛,曾被赞许为“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基本建设意义的重大工程”,因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这套丛书不仅涵盖了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历史、地理、经济、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还系统梳理了各个学科的知识谱系,反映了各个时代、民族、思想潮流的代表作品。

其中经济学·管理学约占185种,影响力巨大的著作有:古希腊时代色诺芬的《经济论 雅典的收入》、古罗马时代瓦罗的《论农业》和M.P.加图的《农业志》、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上下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附:人口原理概观)》、莱昂·瓦尔拉斯的《纯粹经济学要义》、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阿瑟·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道格拉斯·C.诺思的《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阿瑟·塞西尔·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人类行为》 、西蒙·库兹涅茨的《各国的经济增长》、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琼·罗宾逊的《现代经济学导论》、阿马蒂亚·森的《贫困与饥荒》等巨擘划时代的作品。这些中国学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主要涉及经济学原理、农业、人口、就业、金融增长、贫困等问题,将国外丰富精深的学术思想引入中国,开阔了几代读者的视野,滋养了几代学人的知识世界,被陈原赞许为“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

(二)具有时代引领力的经济类先锋性作品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学术开始日益活跃和发展的时期。一大批原创和翻译的学术著作应运而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向未来丛书”。丛书出版时间为1984年至1988年,内容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个方面,分为经济类、哲学类、人文类、科普类,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带头人领衔组稿、翻译、写作。其中,关于经济管理类图书是重要的板块,出版发行了诸多影响深远的作品:1984年出版了第一本《增长的极限》,这也是最早的关于罗马俱乐部研究报告的图书,译者为李宝恒;其他的还有杨君昌的《看不见的手》与《凯恩斯革命》,朱利安·林肯·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森岛通夫的《日本为什么“成功”》 ,亚诺什·科内尔的《增长、短缺与效率》,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些作品涉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但更多的是关注了诸多热点话题、增长路径以及攸关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问题,所涉话题极具前沿性与未来性,在当时的经济学界、思想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学习热潮,当时参与策划、翻译、编辑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绝大多数已经学有所成、有重要的影响力,并一直活跃在学术界,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三)“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与中国管理思想的启蒙

20世纪80年代初,由经济学家马洪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选定了36种书目,基本将当时国外管理学大师的经典之作囊括无遗。为了使读者对国外经济管理的经验和理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套丛书选题的范围比较广泛。从地区上讲,既包括美、法、德、日等国的著作,也包括苏联、东欧等国的著作;从时间上讲,由本世纪初开始,直到当代,且以当代著作为主;从内容上讲,既包括宏观范围的经济管理,又包括微观范围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同时兼顾到各个学派和各种不同观点的著作。主要有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弗莱蒙特·E.卡斯特的《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丹尼尔·A.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弗里蒙特·E.卡斯特与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丹尼尔·A.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亨利·西斯克的《工业管理与组织》。这套丛书虽然没有及时引进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但仍然包含了有众多管理大师的管理学名著,引进了诸多经典的管理思想,对中国管理学界理解、深入学习国外经济管理的理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第一推动丛书”的出版与科普主义者的情怀

“第一推动丛书”于1978年开始出版,是一套由史蒂芬·霍金等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撰写的科普丛书,是国内最早、影响较大的引进版科普丛书,包括宇宙系列、物理系列、生命系列、综合系列4个系列,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有霍金的《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续编》《时空本性》《霍金讲演录》,托马斯的《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阿·热的《可怕的对称:现代物理学中美的探索》,柯文尼的《时间之箭:揭开时间最大奥秘之科学旅程》,索恩的《黑洞与时间弯曲:爱因斯坦的幽灵》、基彭哈恩的《千亿个太阳:恒星的诞生、演变和衰亡》,钱德拉塞卡的《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克莱恩的《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盖尔曼的《夸克与美洲豹: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奇遇》,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尼斯的《我们为什么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托马斯的《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普瓦德万的《四维旅行》,马丁·戴维斯的《逻辑的引擎》,安东尼·黑帕特里克·沃尔特斯的《新量子世界》,斯蒂芬·温伯格的《亚原子粒子的发现》,皮特森、布兰特的《宇宙新视野》,等等。这是一套由当代世界一流科学家撰写的、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科普佳作,被称为“科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成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对促进中国科技思想普及、科技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

管理类图书的大规模出版

(一)世界银行的经济考察报告

2008年6月,曾任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任首席代表、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任总裁的林重庚,应邀为《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作序《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对外思想开放》,在文中他回顾了经济考察报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非农业发展问题:亚洲地区的经验和中国的前景》《城市化问题: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前景》等九篇背景文章组成的一个主报告和六个附件,开启了中国经济学人走出国门接受现代经济学教育的艰难征程。

(二)经济学图书的引进与经济学常识的普及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的《经济学》、阿西莫格鲁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书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市场经济、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信息经济学、信息不对称(柠檬理论)、帕累托最优、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外部性、博弈论、企业家精神,以及GDP、 CPI、PPI等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概念与理论,了解了国家资本主义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差异,发展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的真实内涵等。随后,又引进了《小岛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魔鬼经济学》《DK经济学百科》《卧底经济学》等一系列通俗经济读物,进一步普及了国人的经济学常识。近些年,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盛,一大批关于行为经济学的作品纷纷涌进,如《非理性繁荣》《动物精神》《好的经济学》《“错误”的行为》《赢家的诅咒》《思考,快与慢》《助推》《叙事经济学》,乃至新近出版的《幸福的经济学》《糟糕的经济学》,其中不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畅销书,为中国读者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新认识。

(三)企业管理理论、企业家传记的出版与管理学常识的普及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策划为“彼得·德鲁克管理经典著作集”,其中包括《公司的概念》《旁观者》《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是最早出版的关于管理类的一套丛书,其学术观点在中国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同和实践。美国管理大师、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竞争三部曲的出版,其五力模型和三种通用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以及专一化战略)为企业的竞争环境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其战略管理理论对中国的管理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稻盛和夫作为日本著名的实业家和企业家,他的著作被中国多家出版社陆续引进出版,影响力大的图书有《稻盛和夫的哲学》《活法》《心法》《六项精进》《阿米巴经营》《思维方式》《人为什么活着》《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拯救人类的哲学》《企业家成功之道》等,这些书籍在企业经营理念、人生哲学以及对企业管理、个人成长等方面提供了参考资源,对我国企业提升管理效能有一定的启发性。

以中信出版集团引进出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杰克·韦尔奇自传》等管理类图书为标志,开启了中国以超级畅销书模式运作国外管理类著作的新阶段。其中,《杰克·韦尔奇自传》被誉为“CEO们的圣经”,在中国一经出版,销量轻松突破了100万量级,成为国内商业精英必读之作,激发了中国企业家与国际企业家交流的愿望。

另外,美国著名《连线》杂志的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与其他管理类图书《执行》《蓝海》《红海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法》《管理的实践》《商业的本质》《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第五项修炼》《高效学习》等,则源源不断地贡献了像长尾、蓝海、红海、六西格玛、执行、执行力等管理学常用专业术语,为中国本土企业家结合中国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管理提供了技术性参考。

(四)金融、货币类图书的出版与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引进

金融与货币作为经济领域的核心领域与核心问题,虽然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有比较活跃的金融活动与金融创新,但对现代金融理论的了解与熟知,大多岁数还是通过引进现代金融理论与金融史的图书获得的。最早的传统金融理论著作除了诸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的《货币论》外,加入世贸组织后,米尔顿 · 弗里德曼的《利率史》《美国货币史》《货币经济学》《货币强权》《人类货币史》等被陆续翻译出版。其中,《利率史》是由米尔顿·弗里德曼撰写的一部经典著作,书中用浅显易读的风格叙述了跨越经济史4000多年的利率趋势和借贷习俗故事,充满了深邃的真知灼见和大量的图表说明,清晰全面地展示了利率动向。

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中,还有几位关键人物和事件对理论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意大利裔美国经济学家、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弗兰科·莫迪利安尼著有《莫迪利亚尼文萃》一书,以其“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而闻名。著名经济学家、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玛在其所著《金融基础:投资组合决策和证券价格》一书中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研究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美籍比利时经济学家、现代比较金融学的奠基者、耶鲁大学教授、金融结构理论之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在1969年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成为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著名教授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以其在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而闻名。席勒在其著作《非理性繁荣》中警告了金融风险,揭示了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挑战了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假设。另外,席勒最新的著作《叙事经济学》,提出了“叙事经济学”的新概念,开启了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

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复杂化,新的金融著作被陆续引进,如《货币大师》《现代货币理论》《金钱的秘密》《金融与好的社会》《金融新秩序》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货币理论》一书的出版传播,引发了美国学界和政界,以及全球财经界的广泛争论。在美国债务多次触及上限的情形下,民主党左翼引用现代货币理论为其“绿色新政”和全民医疗保险等大规模财政支出主张辩护,从而饱受争议。在中国,也引发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尤其是量化宽松政策的激烈争议。这些书籍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帮助他们理解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实际应用,掌握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前沿研究成果。

(五)投资理财图书的出版与中国的投资理财热

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随着社会财富与个人财富的增加,国民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关注投资理财,尤其是被称为股神及投资大师的巴菲特和芒格的一系列价值投资理念,被中国市场持续而热烈地追捧。涉及投资基础知识、投资结构、投资策略、投资思想的一系列相关作品被陆续引进,包括《投资学》《投资学基础》《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巴菲特之道》《NASCAR:驱动体育的商业》《大侦探投资学》《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穷查理宝典》《通向财务自由之路》《聪明的投资者》《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富兰克林自传》《本杰明·富兰克林》《查理·芒格的投资逻辑》《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著名金融学教授、199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因创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而闻名,其经典的投资学入门教材《投资学基础(第三版)》在内容上尽量避免烦琐的数理知识与公式推导,但并没有忽视现代投资理论与实践的纷繁性和多样性。著名的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里·马科维茨,在其代表作《风险—收益分析:理性投资的理论与实践(第1卷)》中提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强调分散投资可以降低风险,对现代金融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也是20世纪50至60年代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高潮,代表了当时金融理论的重大突破。这些书籍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含了实用的操作方法和人生智慧,对中国投资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受中国投资者信赖,是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投资启蒙读物。

(六)《21世纪资本论》的出版与不平等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与财富增加,发展不平衡与分配不公平就会成为人类社会的焦点问题,就会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问题。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本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规律的著作,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包括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资本的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过程,其核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问题的恢宏巨著。而法国当代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则通过大量历史数据,探讨了近几十年来欧美国家财富收入的不平等现象,并指出这种趋势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巨大财富的创造,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是必然产生的。关注、研究并传播关于不平等问题的著作也必然伴随着经济发展而相应产生。关于不平等问题的图书举不胜举,如《不平等与全球经济危机》《逃离不平等》《拯救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贫穷的本质》《互惠经济》《被平均的风险: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贫穷的终结:智能时代、避免技术性失业与重塑世界》《全球不平等》等众多研究不平等问题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陆续问世。随着关于不平等问题研究的深入,关注人的基本生存状况以及基本人权的《全民基本收入》一书也随之而生。

(七)《黑天鹅》《灰犀牛》的出版与金融危机

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经济的高歌猛进,必然产生各种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为了研究、积极应对各种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有关这方面的大量图书陆续出版,著名的如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的《1929年大崩盘》、查尔斯·金德尔伯格的《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疯狂、惊恐和崩溃:透视股灾》、默里·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罗伯特·席勒的《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人类经济生活中最为凝重悲怆的画卷》、迈克尔·刘易斯的《大空头》、罗杰·罗文斯坦的《华尔街的终结》、蒂莫西·F.盖特纳的《压力测试: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亨利·保尔森的《峭壁边缘:拯救世界金融之路》、詹姆斯·格兰特的《误读市场先生:泡沫那些年》、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的《大而不倒》、吉莲·邰蒂的《傻瓜的金子》、瑞·达利欧的《债务危机》、拉斯·特维德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阿代尔·特纳的《债务与魔鬼》、本·伯南克撰写的《行动的勇气》,等等,这些图书从人类历史上多次重大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爆发的历史背景、重要原因、重大事件、理论阐释的多维视角给出了深刻的反思与检视。

在众多探讨与描述金融危机的图书中,《黑天鹅》《灰犀牛》这两本书成功破圈,其书名成为描述金融危机与社会危机的现象级概念,被多次写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成为出版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深深地留下了历史发展的烙印。

(八)金融科技类图书的出版与经济发展新动能

随着传统经济、金融知识的普及,以及传统产业的增长乏力,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推动了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构筑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众多引领潮流的优质外版书,如《区块链革命:比特币底层技术如何改变货币、商业和世界》《区块链:赋能万物的事实机器》《比特币》《监管区块链:代码之治》《DeFi与金融的未来》《金融机器学习》《区块链巴别塔: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挑战》《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元宇宙改变一切》《情感经济》《点对万物:以太坊与未来数字金融》,既向国人提供了最新的科技概念、信息与理论,又直接间接推动了相关新型产业的发展。全球货币研究权威人士、康奈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S.普拉萨德的新书《金钱的未来:数字革命如何改变货币和金融》则从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数字货币的影响,分析了加密货币和其他数字货币的一些变化,将如何改变经济和金融格局,将如何重塑国家与历史。

(九)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意识

最早的国际政治的图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而仅仅是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英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两篇论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历史的地理枢纽》。两篇文章虽然都不很长,却提出了“心脏地带”的世界岛理论,影响广泛而深远。经典的著作还有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萨缪尔·P.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罗伯特 ·基欧汉、约瑟夫·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赖》。另外还有《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大棋局》《世界秩序》《大外交》《论大战略》《软实力:权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中国与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兴衰》《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美国陷阱》。随着公共外交的普及,国内首套“公共外交”主题译丛面世,开篇推出《公共外交:数字化时代全球公共参与的基础》《城市外交:当前趋势与未来展望》两种。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还有格雷厄姆·艾利森的《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等。这些经典的关于国际政治经济的图书,有助于我们知晓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众多的概念与理论,中心—边缘、心脏地带、海权论、相互依赖、软实力、巧实力、文明冲突论、大战略、修昔底德陷阱,等等;有助于我们洞察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复杂局势,有助于把握大局,维护国家利益。

(十)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图书的出版及全球问题的凸显

全球化作为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的国际一体化,以及世界观、产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的交换,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反过来,中国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球化的进一步普及。在这个相互促动的过程中,有关全球化的思想逐步影响了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企业界以及广大国民。当然,伴随着全球化思想普及推进的过程,反全球化的各种思想一直相生相伴,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动。并且,随着全球化过程中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关于全球治理的思想与图书也日益活跃起来。比较有影响力的引进较早的是由中央编译局俞可平主编的“全球化论丛”,包括《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全球化的悖论(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全球化与世界》《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等。重要的图书还有《全球化与世界》《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全球化的悖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反思》《全球大变革》《治理全球化》《全球化:全球治理》《国际机制》《现代世界体系》《全球化逆潮》《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低增长社会: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危机的应对之道》《世界是平的》《世界不是平的》《后秩序》。这些图书从经济、政治、金融、运行机制、治理及反全球化的不同视角丰富了我们对全球化的理解。其中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撰写的《现代世界体系》一书集中讨论了三个主题,即:世界体系的形成、运作及基本趋向。其提出的“世界体系”论让国人知道了世界经济存在着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比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新范式。《世界是平的》通过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视角,展示了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机遇,强调了科技和互联网在推动全球化中的关键作用。而《世界不是平的》则从作者简世勋的角度出发,尖锐地指出技术进步并不能决定全球化,批判性地分析了全球化面临的挑战和逆全球化现象,提醒人们需要适应新的全球经济环境。两本书虽然观点不同,但都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全球化的深刻洞见。

四、

新时代经济管理类图书的

出版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过加入世贸组织后多年的迅猛发展,通过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引进,打开视野,了解世界。进入新时代,出版从当初重点引进传统经济管理图书逐步过渡到出版关于本土化、企业化、理论化、科技化、绿色生态化以及数智化等方面图书的新阶段。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中国企业发展史及企业家传记的出版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中国涌现出众多的互联网与高科技新兴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字节跳动、滴滴、顺丰、海尔、格力,等等。国外出版商以及读者对这些中国知名企业、企业家以及企业管理思想比较感兴趣,开启了本土版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并向海外输出的一个热潮,其代表性书目有《腾讯传》《智能革命》《海尔转型》《阿里巴巴》,以及“中国著名企业家与企业”,其中“中国著名企业家与企业丛书”两辑共9种,包括《马云与阿里巴巴》《任正非与华为》《马化腾与腾讯》《王健林与大连万达》《董明珠与格力》《李彦宏与百度》《王卫与顺丰》《郭广昌与复星》《李嘉诚与长江实业》。这是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自然逻辑,是中国经济规模、经济实力、经济竞争力的现实反映,是经济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

(二)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理论创新及中国本土学者著作的出版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大发展,相对应的关于经济发展理论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大批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既有经济实践的理论性归纳,也有对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前瞻性研究与开拓性创新,涵盖了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金融理论、农村农业问题、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新技术突破以及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战略构想。如何把这些成功经验与理论总结介绍到国际社会,意义重大。有较大影响力的出版物有吴敬琏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厉以宁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刘鹤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肖钢的《中国资本市场变革》,朱嘉明的《从自由到垄断:中国货币经济两千年》,张维迎的《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产权、政府与信誉》;陆磊的《货币论(第一卷、第二卷》,黄奇帆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重组与突破》,贾康的《供给侧改革》《中国的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涂子沛的《数文明》,徐忠的《中国的根基 :农村金融重构与改革视角》,管涛的《汇率的逻辑》《汇率的本质》等。这些图书是经济领域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学者的重要的学术成果。这应该是随着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发展,反映中国鲜活经济实践的理论提炼与理论创新的著作。其中有一些优秀图书的出版得到了全球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的高度认同,双方陆续签署了在海外合作出版的意向书,并已出版多部著作。

(三)数智化时代与前沿科技系列图书的出版

2023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指出,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刻演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极大改变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重点关注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以及九大未来产业: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伴随着不同阶段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相关图书纷纷加入中国市场,其一,有关工业化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终极算法》《超级版图》《智能浪潮》《云端革命》《新科技》《新未来》。其二,有关区块链方面的《监管区块链:代码之治》《区块链:赋能万物的事实机器》《区块链革命:比特币底层技术如何改变货币、商业和世界》。其三,有关大数据方面的《大数据预测:告诉你谁会点击、购买、死去或撒谎》《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决战大数据(升级版):大数据的关键思考》《大数据云图: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寻找下一个大机遇》《智慧社会: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其四,有关数字经济新趋势方面的《数字战略大未来》《从犀牛到独角兽》《变轨:数字经济及其货币演进》《云端革命》《齿轮与怪物》《后数字时代》《监管》《数字原生》《模拟化生存》《web3:互联网的新世界》《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数字文化经济浪潮》《NFT与数字经济》《歌利亚的复仇》。其五,有关元宇宙与人工智能方面的《元宇宙改变一切》《芯片战争》《过度智能》《智能的启蒙》《元宇宙新经济》《一本书读懂元宇宙》《极简元宇宙》《解码元宇宙》《3D打印》《5G时代》《AI3.0》《虚拟数字人》。随着中国在数字经济、虚拟经济、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的探索和发展,中译出版社率先策划出版的“元宇宙”系列产品群《元宇宙》《元宇宙通证》《元宇宙大投资》《元宇宙与数字经济》《元宇宙与碳中和》《元宇宙力》《元宇宙教育》《政务元宇宙》《元宇宙十大技术》《通用人工智能》《游戏与元宇宙》,以及《AIGC:智能化创作时代》《大模型时代》《具身智能》等,不仅国内畅销,成为一个现象级概念,在美国、韩国、越南等也引起热议并陆续出版。其六,有关量子科技方面的《量子大趋势》《量子思维》《量子化》《量子传》《量子营销》《量子心灵与社会科学》。其七,有关脑科学与生命科学方面的《双脑记》《脑与意识》《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让大脑自由: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脑与阅读》《基因开关》《生命之始》《超越百岁》《超龄时代》《高效学习脑科学》《寻找快乐脑科学》。最近,《科技革命的本源:如何培育卓越研究与创新》一书自引进出版之后,其新颖独特的观点再次引发关于科技图书新的关注,也反映了新时代对科技功能的重视。中国出版的前沿科技类图书能引起国外出版社的关注并走出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前沿技术及思想传播方面的开创性与引领性,并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是我们科技引领时代、引领经济发展的现实写照。

(四)绿色生态意识的觉醒与可持续发展图书的出版

我们倡导绿色发展是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对大自然被过度开发与利用之后,注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逻辑。国际社会最早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应该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罗马俱乐部报告,那个年代出版引进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开启了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先河,带动了后来几十年关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作品的出版引进热潮。近几年出版的图书有《绿色金融:政策与产品》《零碳金融》《增长的极限》《廉价的代价》《无增长的繁荣》《后增长》《后稀缺》《韧性商业模式》《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未来叙事:明日环境史》《零碳未来》《九大思考:重新审视我们的世界》等。尤其是最近几年出现的碳达峰、碳中和、零碳经济、气候经济成为新的现象级概念,既是全球环保意识的升级换代,也是重新定义经济版图、重新塑造未来的历史契机。

(五)《耐心资本》的出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思维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耐心资本是指从投资理念到考核机制,可以承受短期波动或回撤的资本,包括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产业资本以及具有长期投资理念的个人投资者等。耐心资本能够发挥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虽然《耐心的资本》一书早在2021年出版,在经历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曲折与短期调整之后,进一步显现在资本问题上坚持长远思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这是我们经历新危机后的新反思新主张,彰显了资本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长远思维不仅仅体现在资本问题上,更为重要的是攸关中国经济如何摆脱疫情后的发展困境,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对疫情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每个国家都在寻求应对经济高通胀与低增长的良策。由于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日本与世界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问题的研究,被日本资本和金融市场人士选为最受信赖的经济学家之一的辜朝明的学术著作《大衰退: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复盘:一个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被追赶的经济体》,分别探讨了美国大萧条与日本大衰退的根源,以及从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全球资本竞争的初始概念入手,解释了大衰退为何持续如此之久,以及为何过去行之有效的良好政策如今却不再奏效,被中国学术界高度关注,被用来分析解读中国当前遭遇的经济困境与发展难题。在中国学术界与经济界,贾康的《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很早就思考这一发展难题的极具前瞻性的著作,对尽早摆脱经济发展的困境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

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与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

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一直行走在艰难探索经济发展,建设国家现代化的征程中,并取得了全球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引进与出版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变革图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断学习人类先进文明的艰难历程。这个过程是一部图书引进输出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开放发展史、思想发展史、社会变迁史,也是一部文明交流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崛起的辉煌奋斗史。

经济管理类图书引进与出版的历史进程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基本是一致的:为服务于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引进了大量关于市场经济理论、企业管理、金融、理财、知识产权、市场法规、心理学、成功学、养老保险、国际贸易、金融科技等的著作与思想;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伴随产生经济问题与危机、金融风险、债务危机、贫富差距、老龄化、法律纠纷、环境污染、气候危机、粮食危机 、能源危机等国内矛盾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相关问题,以及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之道。

目前,由于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从经济大发展时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进入数智融合时代。我们开始关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深度学习、脑机接口、脑科学、基因、蛋白质、新能源、ChatGPT、大模型等科技类前沿类问题。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人模型的火爆全球,“大模型时代”悄然来临。区别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大模型可根据文本提示,生成、解释和调试代码。这一过程中,可以实现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生成,还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生成新的设计,生成新的知识,实现科学与艺术的创新。“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如何运用新技术,如何管理大数据,如何重塑知识体系,如何有效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新现象、新问题,也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相应地,中国的学术界与出版界也陆续引进出版了大量反映这些问题的著作与思想,积极配合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

未来,随着智能生成技术的进一步涌现与广泛运用,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更大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我们将会继续引进出版经济管理类图书,保持向人类先进文明学习借鉴的动力,继续发挥出版与知识传播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引领功能。在引进的同时,我们也将向海外积极推出能反映中国崛起全貌的各类优秀作品,进一步讲好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故事,把中国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中国经济学家及其经济创新理论,把中国在互联网金融、前沿科技以及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开拓创新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共同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蓝图。

0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收藏
分享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