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委员空间 » 委员风采

蔡恒进:传统企业为什么需要链改?

2018-09-14 1841
分享

蔡恒进 | 武汉大学博导、EveriToken公有链发起人兼首席科学家、深圳区块链金融服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用随机散列(hashing)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timestamps),将它们合并入一个不断延伸的基于随机散列的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并通过最长链条(longest chain)以及工作量证明机制保证在大多数诚实节点(honest nodes)控制下的可信机制。

中本聪创世了比特币,比特币包含技术就是区块链。

1. 区块链震撼到来

包含所有基本交易信息的一个单位称为一个区块,将无数个区块组成的这个链条称为区块链。

区块所记录的,不单单是这个区块产生时的所有信息,还能够一直保存整个链条上所有交易的信息,也就保证了整个信息的可信和长久保存。

这种证据的可保存可追溯,我们称之为存证与通证。

这两大属性颠覆了人类的共识机制,也恰恰是区块链能够成功避免信任危机,从而带来在货币世界的实际应用,最终对现实世界产生震撼的根本原因。

由于比特币的造富效应,区块链的影响力极大增强,围绕区块链的应用大爆发已经形成。

发展到今天,以参与者的范围为区分,区块链逐渐形成了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还形成了诸如ICO代币、非营利组织等实际应用。

不过,区块链仍然围绕着交易化、货币化进行,更深层次的应用发展还在持续孕育中。

2.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

因为比特币社区的鼓吹,“去中心化”已经深入人心。但经历了无数应用后我们发现,“去中心化”并不是灵丹妙药,相反却因为种种实践困难而沦为空谈。

追溯区块的本质,我认为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存证和通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共识机制,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事物前后顺序达成共识的算法。

将顺序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正是区块链技术之所以能够解决信任问题,能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而区块链未来的应用,也必然是首先寻找那些对共识有要求,对事物前后的排序有更精确,更迅速要求的场景。其实,不单单是强调速度的金融业,我们的无数生产、生活行业也都具有这样的属性。

比如,物流对于速度是十分看重的,但这一行业的速度面临最大的制约,就是整个货物体系的信任问题。明明货物已经到港,却在海关耗费很长时间,等待抽检等各种流程的完成。这其实就是整个货物体系的共识机制还没有完全打通的缘故。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货物的抽检等等行为并不是在海关完成,而是在出发地完成。所有的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共识链,直接成为无法被修改的数据,伴随着整个货物的物流过程。而检疫,有效期等问题,又可以通过过往的经验和大数据的分析得到解决。由此,无论是货物安全还是货物质量,其实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在路上的无谓消耗大大缩短。

通过区块链技术,这将会给物流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3. 传统企业急需链改

不光是物流业,在区块链领域浸润这几年,我强烈认为链改是企业最值得做的事!

在二手市场中,曾经广泛存在一个被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概括为“柠檬理论”的现象。

“柠檬”来自于美国二手车市场对于二手车的俗称。日常的看法是,二手车市场的责任,往往仅仅着重在为卖家和买家提供一个互相交易的平台。但乔治·阿克洛夫发现,在二手市场上买卖双方信息并不对称,买家往往只能根据经验,知道市场的平均质量和价格,并也只愿意付出这样的价格。而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首先被淘汰的是市场中质量最好的卖家。循环下去,劣币驱逐良币,整个市场也将陷入萧条和崩溃。

可以说,“柠檬理论”指明了在信息天然不对称的必然情况下,市场必然会被人性引导走向一个偏离平等的结局。

既然人性的缺点不可避免,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机制,它并不会试图在一开始就抹杀掉人性的缺点,而是试图在后期进行补充和修正。

举例来说,在一开始的二手车的交易中,每一笔成功的交易,并不会得到完全的交易奖励,而是等到后期,待交易的价值得到充分论证和证明后,再由所有中间交易涉及的环节,进行统一的评价,而所有的奖励,也就通过这样的奖励得到不断的完善。同时,每一次的评价,又因为区块链系统的天然共识机制,规避掉了个人好恶导致的偏见。

区块链系统将计算机的效率和人性的优缺点都充分考虑进去了。

 

4. 从信任到共识

在小范围达成共识是我们进行链改的基础。

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中,动物往往对于肉食的另一方采取了“零信任”的态度,一旦出现在视线中,便拼尽全力跑开,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人类社会,因为信息交流极大丰富,使得信任更加复杂。被人津津乐道的种种策略计谋,大多都是利用信息不对称骗取敌人的信任来达到目的。

日常生活中,人民因为信任而选择了当前的生活。出行之所以用地图,是因为相信提供方的专业;睡眠之所以安稳,是因为相信生活得到了社会的保障。

这种共同的信任成果,我们称之为共识。

共识是一个社会中多数人的共同意见的集中体现。大家都承认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因此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才具有流通性和购买力。具体到个人,大家都承认这笔钱是某个人的,那么就这笔钱就是这个人的所有物。这也正是比特币51%共识的由来。

不过共识机制虽然在理论上得到了解决,但其实在实践中逐渐遇到了难题。

随着链的扩张,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高,51%的计算越来越难。另一方面,那些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力的链,因为本身的使用者人数不多,却始终需要面对着脆弱的“51%多数攻击”的风险。

这恰恰反映了单纯从共识上入手,来组织区块链的不成熟性。其实,我们从信任的本身出发,可以发现另一条道路。

信任本身是易缺失的,而机器的运算是精确的。

让精确的机器,去负责区块链中运算、分配等等繁琐但却需要效率的工作,而把“人性”这样一个易变的要素,融合到区块链的设计之中。

5. 什么是链改?

在搞清楚链改之前,必须要先明白币改和链改的异同。

币改是将应用进行通证改造,将通证引入应用中,但是币改缺乏合适的区块链平台满足应用所需的功能,使得构架于智能合约的应用很难落地,很容易变成空气币项目。

而链改则是将应用上链。区块链可以支持应用所需的功能,包括适合应用的共识机制,状态记录,数据存储等。

一种是无币区块链链改,这是以IBM Hyperledger为代表的解决方案。由于没有通证以及丧失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的区块链只能是少量准入节点形成的私链和联盟链,与中心化的解决方案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另一种是有币区块链链改,充分发挥区块链的革命性,通证的使用和流通,是实现通证动力学的重要一环。

因此,有币区块链链改将是区块链应用的最终形式。但是有币的链改需要解决不合法的ICO流程和上交易所带来的诸多风险,不能掉入通证炒作的陷阱。

链改是要充分利用通证,而通证是在小范围内快速建立共识的工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不应该也不太可能做到“大而全”的商业模式,而是应当在产业或交易相关者的链条上快速建立共识。

这里的相关者一般包括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等在链条上的每一个人,在该链条上,只要涉及到人参与服务的环节都可以发行自定义的Token,然后可以在链条上做价值交换。这有点像期权,但又不完全一样。

我们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链改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即以通证为核心的公有链技术。该技术具有监管友好、高安全性和天然并行的特征。

6. 链改实践和原创性

我们所做的链改项目,解决了很多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包括存证的有效性和数字身份的问题,在这个领域是原创性的。

以保险行业为例。

保险销售员承担了教育客户的具体工程,根据每一位用户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认知升级。保险公司可以根据销售员的业绩发放销售奖励Token,销售员的收益不仅来自于一笔保险销售的提成,随着所有销售员为公司贡献的积累,公司规模扩张,保险公司的价值也体现在整个公司的成长上,拥有Token的销售员就还可以享受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

这一措施看似简单,却能极大地改善销售环节,对员工产生正向激励,相比没有这一机制的公司来说,提供Token的保险公司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从而继续刺激公司的成长。

其实,不仅销售环节,产品的设计环节也可以引入Token的发行机制,保险产品设计得越好,获得越多的设计奖励Token。设计奖励Token和销售奖励Token可以是不同类型的Token,对应了公司成长的不同方面,这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机制更加灵活。

利用Token在小范围内(公司、行业)快速达成共识,整个过程对全体用户清晰可见,数据防篡改、可追溯,提供了可信的存证依据,这样的开放性机制有利于公司或行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创造更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举金融领域的例子。在金融交易中,市场交易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隐藏信息,劣势方被迫采用市场平均值判断商品质量,优势方则获得提供低质量商品的激励,触发“劣币驱逐良币”。

我们提出双重利率定价法( Dual Interest Rates Pricing Model),引入了认知利率的概念,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出发,将用户的认知水平纳入定价体系,用户对资产、风险和市场认知,可以通过交易记录来衡量,用户的认知水平越高、信用记录越好,其权重系数越高,认知得以测量,知识与信用得以发挥真正的经济效用。

票据被承兑后,系统会根据合约,参照中间价和央行利率,对历史卖家进行补偿。票据违约的风险则由历史买家共同承担。
双重利率定价法鼓励用户诚信交易、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并让用户从中受益,正向的激励促使用户将优质票据带入市场,从根源上避免“柠檬市场”的产生。

该机制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施,并能适用于基于网络平台的任意形式的金融产品交易。

目前我们正处在打破传统企业市场中心化垄断的战役中,企业要想在区块链的新时代顺利转型,必须尽快着手链改的研究和操作,从而打破目前市场中心化垄断的现状。

7. 企业上链

目前的区块链系统,为了保证更多的用户活跃度,往往拥有很大的野心,试图在一个链里面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不可取的。

单一的链解决单一的问题,而链彼此之间的认证,则由独立的总链进行管理,实现链与链之间的细致分工,应当是更有效率也更安全的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51%多数攻击也就变的毫无意义,因为整个社会的评价并不由单一的链进行掌握,而是由一个总体却分散的体系进行综合认证。这应该是一个更为简单但却安全的做法。

更进一步来说,这样的综合但却分散的区块链系统,其实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单一目标而建立的一条链,更类似于一个重塑人类社会评价体系的一个机制。

区块链的价值,不应该仅仅是一个金钱上或者商业中保证互信的一个工具,也不应该是取代什么“中心化”的替代品。区块链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代表了解决人类因为信息鸿沟导致的信任难题,从而重塑整个人类社会共识机制的发展方向。

未来应该是“小而美”的企业更多,在这样的企业中,个人发挥的作用更大,并且会有很多机器与人相互协作,同时不同的人与人之间又是相互独立、分散的、去中心化分布的这样一个商业世界。比如海尔的内部创新就有向这个方向尝试的意味。

对此我们一直以来都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未来我也将不断的致力于链改的深入研究和为企业服务!

 

本文源自蔡恒进教授在未来大脑“首席科学家”计划的主题分享,经过分享人最终审核。

23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收藏
分享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