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互动 » 互动圈

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现状、挑战与思考

2024-04-26 911
分享

 柯晓燕 天翼智库

540.jpg

区块链具备数据可溯源、难以篡改、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特点,实现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全闭环管理。近年来,我国区块链相关的政策体系加快完善、标准规范不断丰富、联盟链和城市链加速构建,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区块链通过与相关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打造安全可信流通环境,正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现状

(一)产业政策加快完善、技术标准持续丰富 

政策层面,“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近年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委对加快区块链创新应用做出了明确部署;截至2023年末,全国各地共出台了500余份涉及区块链的产业政策,涵盖政务数据共享、金融科技、供应链及物流、医疗卫生、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

微信图片_20240426112759.png

图1 国家部委区块链相关政策文件及工作部署

(注:根据中央网信办《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报告(2023)》相关内容绘制)

标准方面,国内诸多机构开展了区块链标准立项工作,根据信通院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国内累计发布区块链领域技术标准209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167项和地方标准31项(如下表),团体标准最丰富,涵盖了术语规范、技术规范、安全、性能指标、互操作、智能合约、行业应用等众多领域。

微信图片_20240426112804.png

表1 我国已发布的区块链标准情况

(注:信息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区块链白皮书(2023)》)

(二)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产业生态加速构建 

联盟链方面,我国的蚂蚁链、长安链、BSN(区块链服务网络)链、星火·链网等10余个影响力较大的联盟链,均在加快打造服务广大区域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如,星火·链网已完成武汉、重庆、北京、沈阳、柳州等超级节点,以及江苏昆山、山东胶州、武汉汉阳等骨干节点部署。

城市区块链方面,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十余个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包括:北京市目录链、四川的蜀信链、上海的浦江数链、重庆的山城链、杭州的之江链、贵阳的主权链等。多数城市区块链包括多条场景链、业务链,节点规模超过20个,部分城市的节点规模已超过60个;部分地区已形成十万级乃至百万级的链上用户规模,入驻机构、商户数量已近万家;地方政府推动深化政产学研全方位合作联动、加速构建生态,如重庆渝中、浙江杭州、江苏无锡和广东广州等地积极打造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平台、培育区块链初创企业。

(三)企业数量和能力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共有2697家区块链企业,位居全球第二;在2023年初福布斯公布的全球区块链 50 强榜单中,我国有6家企业上榜。我国已成为区块链国际标准研制重要力量,在ITU-T、ISO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设立的16个区块链相关工作组和研究组,我国参与了14个;ITU-T发布的45项区块链标准中我国参与了19项,ISO/TC 307发布的11项标准中我国参与了3项。

中央网信办等十六部门在2022年1月联合公布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涵盖了制造、能源、政务服务/政务数据共享、法治、税务服务、审判、检察、版权、民政、人社、教育、卫生健康、贸易金融、风控管理、股权市场、跨境金融等16个特色领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的十三批次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信息,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共有3647个备案应用,其中:社会治理1314个(36%)、金融科技570个(16%)、实体经济558个(15%)、民生服务309个(8%)、其他896个(25%)。中央网信办2023年区块链创新应用案例征集中,民生服务类占比约29%、社会治理类占比约27%、实体经济类占比约23%、金融科技类占比约16%。备案信息、创新应用和试点名单均反映了区块链应用已经走向千行百业。

微信图片_20240426113024.png

图2 我国十三个批次累计备案区块链应用类别  

微信图片_20240426113027.png

图3 2023年区块链创新案例集类别

(注:根据中央网信办《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报告(2023)》相关内容绘制)

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一)区块链在不同区域和行业落地程度不一,且集中于数据存证,应用范围和创新还有待提升。一方面,区块链落地对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有一定要求,不同区域、行业应用程度差别比较大。如,我国区块链企业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发展较快的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在金融行业应用最为成熟,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已经进入全球区块链TOP50企业阵营,制造业、农业等行业的应用比较有限,主要用于产品防伪溯源。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大部分区块链应用聚焦于数据存证,智能合约以简单的存证、查询为主,区块链在数据流通交易相关的数据确权、多方协作、价值转移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和创新还不足。以数据交易链为例,2023年3月,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启动建设,2023年11月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广州数据交易所、广西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等6家加入,宣布正式启用并作为数据交易机构的联盟链共识节点。虽然还有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湖南大数据交易所、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苏州大数据交易所等省、市级交易机构有意向加入,但能否真正实现“一地挂牌、全网互认”还有待观察。

(二)区块链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跨链互操作难,影响规模化应用。一是标准的体系化不足,目前仅在架构和信息安全领域制定了3项国家标准,性能、互操作等领域仅有团体标准。二是各地区、各行业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以服务区域和行业应用需求为主,节点不互联、跨链难互通,这其中有跨链互操作技术不成熟的制约,也有规则、标准、场景缺少统筹的因素。从国家层面看,技术标准体系化不足、标准不统一、节点不互联、跨链难互通等制约了跨区域、跨行业、跨主体的规模化应用,影响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等数据技术缺少融合。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都是数据流通交易的关键技术,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进行数据溯源和防篡改,但由于其透明性,上链的账本数据对所有参与节点均可见,存在如何保护链上数据隐私的挑战。隐私计算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但缺少算法安全性、有效性和数据流通合规性的共识、存证、溯源等手段。两者融合应用能更好地解决数据共享难题、构建可信运营环境、实现数据高价值流通。目前隐私计算与区块链融合集中在理论层面,实际应用案例比较少,蚂蚁链“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融合的解决方案也只有金融机构反诈骗黑名单安全共享、本地生活服务数据与银行端金融数据安全合规融合计算等为数不多的探索。

思考与建议

(一)探索区块链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应用广度和深度。虽然当前主要为区块链存证应用,但已经拉动了链上用户规模、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拓展应用场景奠定了良好基础。可结合数据要素×行动计划,促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向数据确权、业务协作、价值转移等场景不断拓展,支撑数据交易、数字身份、数字营销、数字资产等新领域,在更多行业推广和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

(二)针对关键领域加强标准建设,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统一规范、互联互通。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组织为依托,联合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相关龙头企业等各方资源,制定标准目标和编制优先级,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性能、跨链互操作等重要领域标准研制;组织区块链头部企业开展跨链互操作技术攻坚,推动联盟链沿标准统一、技术收敛、数据互通的方向演进;组织城市区块链探索互联互通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统一规范、互联互通。

(三)促进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等多技术融合协同创新。组织区块链龙头企业、行业联盟等力量,加快探索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形成场景和解决方案集,进行复制推广。

参考资料

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区块链白皮书(2023)》,2023年12月

2. 中央网信办,《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报告(2023)》2024年1月

3. 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2023年)》,2023年11月

4. 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区块链跨链互操作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2023年)》,2023年7月

本文作者


微信图片_20240426113031.png

柯晓燕

战略发展研究所

高级分析师

中国电信营销类高级专家,高级经济师;超过20年的通信市场与客户研究经验,在大数据应用、客户经营等领域有深厚研究积淀,近10年来专注于数字化转型、客户体验数字化、数据要素等研究领域。

2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收藏
分享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