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发布 » 行业课题与专项应用

深度!四大公链竞逐RWA技术底座:谁能脱颖而出?

2025-08-21 7190
分享

在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浪潮中,真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成为全球数字金融创新的核心赛道。中国四大公链——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星火·链网、长安链与树图链(Conflux),凭借各自的技术积淀与生态布局,正展开一场关于RWA技术底座的竞争。本文从技术特性、应用场景、政策适配性及国际案例等维度,深度解析树图链脱颖而出的底层逻辑。


01

技术特性:公链基因与创新架构的双重优势

1. 树图链:公链特性与高性能的平衡
作为唯一获大陆官方认可的发币公链,树图链由清华大学“姚班”团队研发,采用树图结构(Tree Graph)突破传统区块链线性存储的局限,实现高并发交易处理(实测TPS达3000-5000,理论峰值超10万)。其兼容以太坊虚拟机(EVM),支持智能合约无缝迁移,并内置CFX发币机制,为RWA资产流通提供原生金融基础设施。这种“公链开放性+高性能”的组合,使其既能满足全球化资产代币化的合规需求,又能应对高并发交易场景。

2. 对比分析:联盟链的局限性与公链的突破

  • BSN:作为全球化基础设施,BSN主打“无币化”与多框架适配,但无币模式导致其难以支撑DeFi等去中心化金融应用,国际影响力受限。

  • 星火·链网:聚焦工业互联网场景,采用许可公有链架构,但行业聚焦单一,难以覆盖RWA多元化的资产类型。

  • 长安链:虽具备10万级TPS与政策背书,但联盟链属性限制其全球开放性,更适合国内机构间协作。


02

应用场景: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1. 树图链:新能源资产代币化的先行者
树图链已在RWA领域完成多个标杆案例:

  • 朗新科技充电桩项目(2024年8月):将9000余个充电桩及储能设备代币化,融资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首单跨境RWA融资。

  • 协鑫能科光伏电站项目(2024年12月):以82MW户用光伏电站为底层资产,发行代币募资2亿元,创香港市场最大规模RWA融资。

  • AnchorX稳定币发行(2025年):基于树图链在哈萨克斯坦获批发行锚定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AxCNH,推动“一带一路”跨境支付创新。

2. 其他公链的场景局限
BSN与星火·链网因无币化或行业聚焦策略,尚未公开RWA落地案例;长安链虽在数字人民币场景有布局,但缺乏国际化的资产代币化实践。


03

政策适配:合规框架下的创新突破

1. 国内政策:树图链的“境内监管+境外创新”路径

中国对公链的监管趋于精细化,树图链通过“境内技术合规,境外场景创新”的策略,在香港、哈萨克斯坦等地获得监管认可。例如:

  • 香港金融管理局“Project Ensemble”沙盒将其纳入首批代币化案例;

  • 哈萨克斯坦AFSA批准其稳定币发行,标志着中亚地区对树图链技术的认可。

2. 行业标准:政策引导下的技术演进

根据工信部《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到2025年需形成覆盖基础共性、应用服务的标准体系。树图链在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领域的创新,与指南中“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方向高度契合。


04

国际竞争力:全球化生态的构建

1. 树图链的跨境金融潜力

树图链通过支持EVM兼容性与CFX发币机制,已接入全球开发者生态。其与AnchorX合作的稳定币项目,不仅服务于“一带一路”贸易,更探索了离岸人民币国际化路径。这种“技术标准输出+金融场景创新”的模式,使其在国际公链竞争中占据先机。

2. 对比:国际认可度的差异

BSN因无币化策略,在国际DeFi领域影响力较弱;星火·链网与长安链的国际化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树图链则通过实际案例与监管合作,构建了“技术-金融-监管”的三维壁垒。


05

结论:树图链成为RWA技术底座的核心逻辑

综合技术特性、应用场景、政策适配与国际竞争力,树图链在RWA领域的优势可归纳为三点:

  1. 技术底层创新:树图结构与EVM兼容性,平衡了高性能与生态扩展性;

  2. 场景实证:新能源资产代币化与稳定币发行,验证了其商业化落地能力;

  3. 合规突破:通过“境内监管合规,境外场景创新”策略,构建了全球化生态。

未来,随着RWA市场规模的扩张(BCG预测2033年达18.9万亿美元),树图链有望凭借先发优势与技术壁垒,成为国际认可的RWA技术底座。而其他公链若想突破,需在开放性、场景覆盖与国际化合规方面加速创新。

(参考文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2024;朗新科技、协鑫能科,2025;AnchorX,2025;Conflux基金会,2021;香港金融管理局,2024)


0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评论: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