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上海举办的2018第四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原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在演讲中表示,由于技术瓶颈限制,当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方面难有颠覆性竞争优势,区块链的未来依然云遮雾罩、山高水远。
李礼辉表示,目前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商业应用还需要突破一系列的技术瓶颈,主要是5个方面:
1. 隐私保护技术。金融业务重视隐私保护,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如何有效地屏蔽敏感信息,提高组合签名、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密码学加密的性能和效率。隐私保护也许可以要求很严,但效率低;也许可以提高效率但可能会降低隐私保护的程度,怎么样做到平衡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2. 真实性的监督机制。主要还在于怎么样能够保证上链以前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上链以后可以保证完整性和真实性,但在上链过程中怎么样保证真实性?并且把区块链技术用于各类资产溯源的时候能够真正形成闭环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 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技术,怎么样能够避免智能合约的技术漏洞同时又能够实现可控的业务逻辑修正和合约的升级?合约升级业务逻辑的修正需要能够可控地进行。
4. 密钥的安全是区块链可信的技术,怎么样有效防止私钥被窃取或者被恶意删除,并且能够对私钥丢失、被窃予以补救,现在已经有了这方面技术的探讨和研究,但是规模化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5. 区块链的架构,怎么样能够满足集中性、可用性和业务持续性的要求,并使信任机制、数据保存方式等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接受和认可。传统金融机构毕竟在金融市场里占绝对多数份额,所以新业务的创新、新系统必须得到他们的接受和认可。
由于技术瓶颈,李礼辉认为区块链在金融业的集中应用尚未形成颠覆性的竞争优势。
1. 数据处理的能力有限,不能满足高频次、大规模的应用需求。
2. 区块链底层技术架构与现有金融IT系统的集成协同的程度仍然不够高,升级维护不够灵活。
3.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分布式账本、密码学、智能合约等核心技术不断更新,学习的成本很高,人才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周期长。
4. 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和法规建设有待在实践中完善,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链上资产和智能合约的有效性还未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并不明确,监管的难度大。
(编辑:曾芳)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我委终身副主任委员朱幼平谈区块链在新基建中的机会:数字基建必然从互联网阶段升级到区块链阶段
“链改理论六君子”程晓明话聊:区块链赋能新基建
区块链产业人才智库专家尚堃:存证不是目的,让版权发挥最大价值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I TALK系列专访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团队参事、书生副总裁朱俞名:区块链存储应用要做到每年10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才算合格9月25日2...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于佳宁:区块链发展的“政策红利期”即将来临